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浙江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探索“1+3+X”康复运动体系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10 19:14
分享到 打印

  “徐警官,我的体脂率降了15%!”在康复训练中心的体测区,戒毒人员陈某正兴奋地比对训练前后的数据变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为促进康复训练分组科学化、教学精细化、实施安全化,切实提高戒毒人员身体素质,浙江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创新推出“1+3+X”康复训练教学体系。

  “1”:一人一册 精细化管理

  通过个别谈话了解运动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信息,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建立“一人一册”运动档案,以体质健康检测多维度评估戒毒人员的身体素质,精准识别肌肉过少、脂肪过多、水肿指数过高等隐性健康风险。

  “3”:三类戒毒人员 分层康复训练

  根据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将戒毒人员分为不同组别实施差别化个性化训练,并根据阶段性的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动态调整运动方案。

  基础训练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让运动根基“稳起来”。以“处方式运动”为主要运动形式,开展针对性强、体能消耗较大、运动强度中等的体能康复训练内容。

  体能提升组:身体素质提升训练,让身体机能“强起来”。戒毒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后,本人可申请参加基础体质考核,达标后可转入体能提升组。该组采取自选套餐式训练方案,充分调动戒毒人员参加体能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病残康复组:身心恢复训练,让特殊群体“动起来”。病残戒毒人员作为特殊戒毒人群,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参加适宜的体能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康复、改善脑功能,有效恢复身心健康。

  “X”:特色小班化教学 多元探索

  通过开发多种特色项目,并组建相应的小班化教学小组,满足戒毒人员多样化需求,在身体康复的基础上培养戒毒人员良好的戒治习惯,巩固康复成果。

  浙江省莫干山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泥’我携手 重塑新生”为主题的脑功能康复疗愈课程,本课程以泥巴雕塑为教学形式,根据脑可塑性、多感官刺激和情绪调节等理论,帮助戒毒人员改善认知功能、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

  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按戒毒人员体脂率、肌肉量与兴趣匹配分班,将健身教练班融入戒毒康复训练,培养戒毒人员成为健身助教,让戒毒人员从“康复运动者”转变为“健康传播者”。目前该所已有5名戒毒人员获国家健身教练资格证,为回归社会后拓宽就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余杭强制隔离戒毒所负责收治病残戒毒人员,针对戒毒人员病情复杂、个体健康水平相差大、运动康复能力参差不齐等现状,创新选取了八段锦、太极扇等多个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理论的康复训练项目,按照“科学计划、实操评估、定期展示、动态调整”等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稳步提升戒毒人员身心健康水平。

  温州市黄龙强制隔离戒毒所将中医贯穿于戒毒康复工作中,加强戒毒医疗与体能康复训练的融合度,创新开设以“黄龙通体康健操”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功法特色小班。围绕平衡性、协调性、速度、耐力、灵敏性、力量和柔韧性等指标,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康复。

  杭州市富春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太极拳”康复训练基地,在戒毒人员中开展太极拳和五步拳课程。戒毒人员练习传统武术不仅能够有效活动全身关节与肌肉,增强力量、提升柔韧性、强化心肺功能,改善吸毒导致的身体机能衰退,而且能缓解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戒治效果。

  下一步,浙江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对运动康复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针对戒毒人员个体差异,完善运动档案管理体系,提高体能评估精准程度,提升运动处方科学水平,帮助戒毒人员改善体质、恢复健康。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