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今年以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探索“一二三”工作法,创新开展“法治三月三”等主题活动,累计开展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活动109场次,受众9.8万余人次,其中广西三月三期间接受法律咨询超1200人次,推动法治宣传与民族团结、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戒毒工作创新发展,为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和边疆民族地区稳定贡献力量。
一、聚焦一个群体,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专业、人才、职能优势,联合属地公安、教育、民盟、妇联等部门,搭建资源平台,加强合作共建。与民盟广西区委、民盟南宁市委就进一步加强“黄丝带帮教”工作进行探讨交流,在民盟专家“走进来”开展帮教活动的基础上,戒毒人民警察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禁毒戒毒法治宣传“进校园”、春季学期“法治第一课”等活动,强化青少年普法。今年以来,全系统累计开展“黄丝带帮教”活动8场,参与戒毒人员约3000人;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禁毒戒毒法治宣传70余场次,受众4万余人次。广西三月三期间,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深入驻地学校开展防校园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拐卖等专题讲座,引导青少年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深入乡村开展留守儿童防毒教育,赠送文体用品,开展走访慰问;联合地方部门及学校举办“守护四季”禁毒绘画评比,搭建双向教育平台;组织师生到驻地法院旁听案件庭审,感受法律威严。
二、用好两个载体,推动“法治+民族文化”融合创新。主动谋划,积极推动法治宣传和广西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广西戒毒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到社区开展“‘三月三’法润万家,警民共筑平安基石”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体检、便民维修等服务。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改编禁毒法治山歌,并录制视频在媒体上传播,通过山歌普法传递法治理念;依托桂林、柳州马拉松赛事开展禁毒戒毒法治宣传,单场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5万人;创新打造"指尖上的法治课堂",将绣球、壮锦、五色糯米饭、竹编风铃等非遗技艺与禁毒主题有机融合,创作禁毒主题作品百余件,让群众在体验民族文化中接受法治教育;组织少数民族籍戒毒人员和少数民族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民族政策与禁毒法规,强化“边民共治”意识;承办区直机关工会“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联谊活动,在涠洲岛、侨港等景区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在桂林市漓江风景区沿岸开展趣“胃”普法活动,创新形式宣传法治知识、传播法治理念。
三、注重三端发力,推动戒毒工作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着重在强制隔离戒毒的前、中、后三个端口综合发力,推动戒毒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抓前端,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用好所内资源,发挥禁毒戒毒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通过禁毒知识竞答系统、吸毒血液循环演示系统、VR模拟吸毒危害等,增强受众体验感,增强沉浸式普法实效。二是抓中端,突出主责主业攻坚。全面深化统一戒毒模式,推进具有广西特色的“十步脱瘾法”预防复吸矫治技术与实践。今年3月份以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以广西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解戒人员复吸率调查分析。广西三月三期间,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改编侗族大歌、学习油茶制作、竹编工艺等方式,构建“非遗技艺+心理矫治”模式,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三是抓后端,打通后续照管“最后一公里”。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聚焦戒毒人员教育矫治与回归社会,构建“技能培训+后续照管”体系,对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协调解决社区就业安置等实际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戒治质量。广西北海戒毒康复所推广“桂康通”小程序,实现戒毒康复“一站式”管理。
下一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持续挖掘民族文化法治内涵,大力开展“法护青春路,成长不‘毒’行”等活动,继续推进“一二三”工作法探索实践,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法治广西,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