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守好“出口”关 铺就新生路

——北京市监狱系统集中出监教育二十载探索实践纪实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12 20:01
分享到 打印

  2004年,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设立集中出监教育监狱,开启了罪犯回归社会教育的创新实践。20年来,这一举措帮助刑满释放罪犯顺利完成从“监狱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帮助罪犯再社会化之路。

  从“高墙内”到“社会门”:专业化教育铺就新生路

  走进出监教育监区,映入眼帘的是一间间现代化的功能教室:警示教育室内,VR技术还原真实社会场景;交通体验馆中,模拟驾驶让罪犯熟悉现代交通规则;融屏影厅里,政策宣讲课程正在进行……

  “我们不仅要让罪犯‘出得去’,更要让他们‘回得好’。”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年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历届党委(党组)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以改造人为中心,聚焦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的目标,构建起“巩固成果、回归适应、释放衔接”三位一体的出监教育体系。

  在师资力量上,监狱系统培养了一支专业化队伍:3名局级专家型民警、19名监所级骨干教师,以及157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和教师资格的民警。同时,引入社会专业团体辅助教学,形成了“专家民警+社会导师”的双轨教学模式。

  从“传统课堂”到“数字赋能”: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改造质效

  为帮助罪犯同步社会发展,监狱系统创新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社会体验馆”,开设移动支付、线上政务等12类生活技能实训课程。针对暴力型罪犯,还特别开发了“愤怒情绪控制”等暴力预防相关知识,通过生物反馈训练、情景模拟干预等手段,使暴力型罪犯掌握并不断练习正确处理不稳定情绪的方法,降低再犯风险。

  在课程设置上,监狱系统研发了《回归与融入》标准化教材和《出监教育100讲》系列课程,形成了“课表化安排、模块化设计、个别化改造”的教育模式。近五年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6期,涵盖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15个领域,获证率达95%以上。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治理”:社会化支持网络助力顺利回归

  “大墙内外齐抓共管,共帮共教共促转化”的“北京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升级。监狱系统与16个区政府建立刑释人员安置帮教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政策宣讲、就业推介“出监即衔接”。

  二十年探索,二十年坚守。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用实践证明:守好“出口”关,不仅是对罪犯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当高墙内的改造工程与社会治理创新同频共振,更多迷途者必将在这座首善之城找到新生坐标,为平安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正能量”。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