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宜兴市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改造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申请、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指引等多项服务,实现“工作站+联络点”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域覆盖,切实降低困难群众维权成本。
构建“工作站+联络点”三级服务网络 实现有形覆盖
根据全市法律援助需求,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框架,统筹均衡布局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构建起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式服务网络体系。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在重点部门场所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律师常态化值班,满足大量、日常法律服务需求;根据各区域自身特色,在特殊教育学校、骑手之家小蜜蜂驿站、快递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应急救援队、华东石材市场等地针对特殊人群、重点区域进一步延伸站点建设;在两级站点基础上,以全市304个村(社区)法援联络点为补充,推动法援联络点全面向基层拓展,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全域覆盖。
健全“多业务+全时空”服务机制 实现有效覆盖
依托市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居)法律之家,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等资源优势,多线多点共同延伸法律援助服务。以法律援助职能为主,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作用,适时将纠纷分流引入不同争议解决机制,积极提供法律服务指引、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多项服务,切实降低困难群众维权成本。利用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援助值班电话、“看宜兴”APP等线上途径,全方位、全天候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站点移转案件线索26件,包含追索劳动报酬、邻里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案件类型,“快立快办”指派法援律师24小时内到现场进行走访调查,上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提升“优站点+强品牌”服务影响力 实现有声覆盖
对照实施方案,边建设边规范化改造已有站点,确保法律援助标识鲜明,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联系方式等信息公示完善。根据站点运行效果,进一步建强站点示范品牌,带动法援工作站点服务效能整体提升。融媒体“云上”法律援助联络点将法律援助从线下一对一服务向线上多受众推广,将现场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效拓展至线上服务,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引导依法理性维权。2024年以来,已在“搭把手”节目“e路有援”专栏形成24期专题节目,参与处理纠纷40余起。人社局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援助律师5×8常态化值班,“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助力一站式畅通农民工讨薪维权快速通道。2024年以来受理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案件500余件,已成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一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