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从有到优 法律援助惠民生

来源:青岛司法 发布时间:2025-10-17 20:30
分享到 打印

  在《山东省司法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全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中,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报送的“法律援助化解校园霸凌纠纷 法治力量守护未成年人权益”案例入选。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新区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近年来,新区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质效、精准惠民、权益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扎实的法治实践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力量。

用法治力量筑起未成年人“保护盾”

  “感谢法律援助律师既讲法理又通人情,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法治的阳光,感受到法治的温度。”拿到法院判决后,晓晓(化名)的母亲专程带着一面锦旗来到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向案件承办律师表示感谢。

  2024年,晓晓放学行至校外时,突然被同学从身后撞倒,随后遭到殴打。突如其来的暴力不仅导致晓晓身体受伤,衣物、书包也被损坏,更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经医院检查,晓晓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焦虑情绪达重度以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度陷入停滞。

  事发后,晓晓的母亲来到新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了解到受援人是未成年人后,新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建立“双线会诊”机制——一边组建援助团队,反复研讨案情细节,梳理诉讼思路;一边耐心疏导孩子母亲的情绪,释法说理,引导其调整维权策略,帮助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凭借扎实的证据链和专业的法律论证,案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晓晓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这起案例的意义在于当未成年人遭遇伤害时,法律援助会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用法律的力量筑起一道‘保护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案件承办律师王婷婷表示。

  承办未成年人案件不仅要“赢官司”,更要“护成长”。这起案例凭借良好的办案效果,成功入选山东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例”。

法律援助站点覆盖新区全部镇街

  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军人执行任务不幸遭遇连环车祸 法律援助倾心相助终获百万赔偿”案件也曾入选山东省“十佳法律援助案例”。连续两年获省级表彰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新区多年来以“促规范、重质量、强保障、创品牌”为目标,坚持“爱心法援、温馨法援、民生法援”,让法律援助从“有”向“优”、从“广”向“精”不断升级。

  瞄准法律服务“零距离”目标,新区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全区23个街道(镇)均设立了法律援助站点,覆盖率达100%,依托2022年建立的山东省首个“一站式”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一个大门进来,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便捷服务,形成分级分类、高效响应的“半小时法律援助圈”。

  线上服务同步优化升级。新区实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深度融合,实时统计咨询数据、分析热点问题。同时,深化“互联网+”应用,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法援在线”等渠道线上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并利用“低保”数据共享机制服务好困难群体。

  资源整合协同是提升法律援助效能的关键。新区法律援助中心与复议、仲裁、法院、调解等25个部门集中窗口化办公,群众可根据需求选择“一体化”协同服务。此外,新区法律援助中心还与工会、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密切协作,组建多元化专业服务队伍,精准指导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25件。

  线上线下融合的“半小时法律援助圈”模式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新区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494件,为受援群众避免或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

持续擦亮“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新区建立了全流程质量评估体系,出台《法律援助督导和跟踪问效机制》,聘请50名律师组成案卷质量评查专家团,定期对办案质量进行评查打分,不断提高办案能力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新区遴选60家律所、421名律师组成专业团队,实行动态管理,优先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法律援助律师服务能力。

  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新区大幅压缩案件受理时间至法定时间的50%以内,平均受理时间压至2天内,条件齐备的案件更是压缩至1天内。

  从校园到工地,从社区到企业,从军人军属到未成年人,从农民工到残疾人……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以“法治惠民”为初心,持续擦亮“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一个个案例见证着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