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构建“点线面”立体服务网 打造法律援助惠民新格局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5-10-17 20:33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通讯员 向凯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聚焦法治建设与民生保障,通过强化体系能力、优化服务供给、提升质量效能,构建起“点”上开花、“线”上串联、“面”上覆盖的法律援助立体服务网络,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的可及性、便捷性和满意度,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困难群众。

  工作中,安康市通过健全机构网络“支撑点”、密布基层服务“联络点”、激活部门协同“联动点”等一系列举措,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半小时服务圈”,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具体来看,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机构建设,推动设立市法律援助中心,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依法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在法院、检察院、公安看守所、工会、妇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积极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案件流转、质量评估、投诉处理、经费管理等协同机制。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法律援助服务站(点)218个,形成了覆盖城乡、深入基层的服务网络骨架。2021年以来在各联络点开展的“薪暖农民工”“法援惠民生”“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主题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活动受众广泛,深受好评。

  为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安康市将便捷高效作为法律援助服务的生命线,做好“线”上连接,畅通法律援助“暖心通道”。如,畅通热线服务渠道,建立“三班法律服务”机制,确保专业律师全天候值守;优化线下服务流程,推动法律援助进驻市、县(区)、乡镇(街道)各级政务大厅和综治中心,努力实现群众申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融合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群众体验。全省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为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安康市司法局坚持应援尽援、优援速援的目标,努力实现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全覆盖、质量大提升、效果看得见。

  在扩大援助覆盖面方面,安康市扎实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2021年以来共指派刑事法律援助案件8237件,其中审查起诉阶段1414件、审判阶段6279件、侦查阶段243件,有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同时,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以及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的,开辟“绿色通道”,推行经济困难承诺制,实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优先办理。

  2021年以来,该市共受理指派民事法律援助案件7476件、行政法律援助案件57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1281.25万元。

  在深化服务融合方面,安康市创新服务方式,推行“援调结合”模式,借鉴镇坪县“无忧调解超市”、旬阳市“三力联调”和紫阳县“三调联动”等基层创新经验,引导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化解部分疑难复杂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即可申请和办理法律援助。

  在做好法律服务覆盖面、融合面的同时,安康市严格执行办案程序和质量评估规则,通过庭审旁听、受援人回访(满意度达98%以上)、案件评查等手段对法律援助服务进行全链条监管,切实做好质量监管面。截至目前,共有7件案例入选省级优秀案例,办案质量稳步提升。

  从夯实基础到优化供给,从强化监管到延伸触角,安康市通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法律援助立体服务网络,不断擦亮法律援助的民生底色,让“应援尽援 应援优援”的理念深入人心。据悉,下一步,该市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