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3年10月6日,八旬老人胡某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街道正常通行期间,与范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发生碰撞。经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通支队调查核实并出具责任认定书,明确范某对本次交通事故承担全部责任,胡某无责任。
事故发生后,胡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救治。范某的电动三轮车投保了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事故处理期间,某保险公司已先行向胡某赔付医疗费用3000余元,但后续赔偿事宜一直协商未果,年逾八旬的胡某向北京市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查后,指派具有丰富民事侵权案件办理经验、沟通能力突出且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的王利杰律师承办该案。王律师为行动不便的胡某提供上门服务,主动协助收集整理事故认定书、病历资料、医疗费用票据、护理记录等关键证据,系统梳理案件事实脉络,并通过法院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完成案件立案工作。
庭审中,王律师围绕事故责任认定结论、赔偿项目合理性等核心争议点,当庭提交事故认定书、病历、诊断证明、护理协议、护理费收据等充分证据,清晰阐述胡某的损失范围与赔偿依据。2025年2月8日,西城区人民法院就本案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胡某关于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多项合理诉求。2025年3月7日,胡某成功收到两万余元赔偿款。
本案中,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不仅为胡某免费提供专业律师代理服务,还通过“上门服务、线上沟通、代为立案”等便民举措,减少胡某往返奔波,有效降低了其维权的时间成本与体力成本,成功帮助胡某挽回经济损失,充分体现了法律援助的惠民属性。
长期以来,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将老年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点领域,聚焦老年人在维权过程中行动不便、法律知识欠缺、维权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法律援助法实施三年多以来,共受理涉老年群体法律援助案件450件,受援人包括退役军人、残疾人等,案件类型涵盖赡养费、家庭暴力、继承、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等老年群体权益争议多发领域。
为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权益保障水平,守护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西城区司法局统筹整合资源,推进多项举措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群体法律援助保障体系:
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严格筛选专业素养高、责任心强、熟悉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老年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律师,成立老年人专项法律援助律师团,针对老年群体权益纠纷的特殊性,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法律服务,确保案件办理质量。
拓展便民服务渠道。积极与辖区内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机构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法治进社区、进养老机构”活动,通过“上门式”“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将法治宣传教育、权益保护解读、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打通法律服务惠及老年群体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便民服务措施。针对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年受援人,全面推行“上门服务、线上沟通、代为立案、全程代办”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从申请受理到案件执行的全流程,由律师主动对接、代为办理,最大程度减少老年受援人的体力消耗与精神压力;在依法维护权益的同时,注重给予老年受援人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法治温度与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