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刑事司法公正

来源:法制网 发布时间:2015-09-17 16:57
分享到 打印

中国司法部副部长 赵大程

01.jpg

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法律援助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刑事法律援助,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的诉讼权利。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取得了新的成效。2012年,中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适用阶段和对象范围,明确了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的法律援助告知和通知义务,加大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力度,明确了律师的执业权利及其救济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刑事诉讼法和法律援助条例为核心的刑事法律援助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使法律援助在刑事诉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伴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相关配套性文件的实施,各级政府认真履行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办案补贴标准,为有效实施刑事法律援助提供了物质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相关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刑事法律援助协作配合机制,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刑事司法改革中的作用,有效履行法律援助告知、通知等义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法律援助机构认真落实刑事诉讼法规定,积极组织实施刑事法律援助申请和通知辩护工作,推行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服务,参与量刑规范化改革、刑事被害人救助、刑事和解等工作,在刑事诉讼各阶段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确保当事人及时有效获得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4年,全国共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24万多件。可以说,刑事法律援助已经成为保障司法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正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包括刑事法律援助在内的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发展这项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指明了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方向。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落实政府责任,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坚持促进公平正义原则,把保障公平正义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首要价值追求,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创新工作机制方法,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意见》专章就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作出安排,提出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并就推动刑事法律援助参与刑事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对儿童、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众给予了更为细微的保护。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和有关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三、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2012年,中国商务部和欧盟驻华代表团正式签署了为期3年的中欧法律援助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相关专业活动,增进中欧双方在法律援助领域的交流合作。多年来,欧盟致力于推动成员国刑事法律援助事业发展,为成员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完善做出了努力,如促进各成员国更加重视侦查初期法律援助工作;通过数字化技术等加强法律援助与相关司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部分成员国试行刑事案件快捷处理等举措,都给我们以启发。希望中欧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更好地发挥刑事法律援助在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司法人权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致力于促进刑事司法公正,充分发挥刑事法律援助的作用。公平正义是刑事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追求,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刑事程序公正的保障。高效的刑事法律援助体系能够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在刑事诉讼的早期阶段就能获得及时有效地法律帮助,有助于案件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减轻司法部门的诉讼压力、节省有限的诉讼资源,在实现刑事司法程序公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各自国情,主动顺应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需求,充分研究、思考创新刑事法律援助的方式方法,推动刑事法律工作在刑事司法公正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我们应致力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面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刑事诉讼当事人及时、平等、有效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扩大刑事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畅通刑事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延伸刑事法律援助参与阶段,完善刑事诉讼各机关协调配合机制,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等,都与保障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我们要根据刑事诉讼当事人的需要,立足本国国情,求同存异,研究改进思路和方法,为完善各自国家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贡献力量。

第三,我们应致力于规范法律援助律师执业行为,持续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刑事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受援人是否真正获得了有效的刑事辩护,是各国刑事司法和法律援助的重点工作。明确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资质、健全刑事法律援助办案标准,有助于从制度上保证刑事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措施、为律师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技术服务支持、优化律师执业环境,有助于促使律师从内心深处真正重视刑事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这需要我们不仅从形式上为刑事诉讼当事人提供律师服务,更要从实体上让当事人享受到讲诚信、讲品质、有标准、有质量的合格的律师服务。我们要共同关注研究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开展有效辩护的关键要素,分享经验做法,共同促进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水平。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