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4年4月,刘英军律师怀揣着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向往,主动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行动。通过选拔于当年9月从“海岱名邦”山东青岛来到了“北魏重镇”内蒙古武川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从业16年的他希望能将自己对这片辽阔土地的热爱通过法律志愿服务的方式,如点点星火在武川县发光发热。
刘英军律师常说:“不来一场高水准的尽职辩护,怎么对得起受援人,对得起法律援助嘛”。刘律师的这句话也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在帮助当事人争取应有的权益这件事上,刘律师一定是要“锱铢必较”的。截至2025年3月底,刘律师共接待群众咨询超117人次,办理刑事认罪认罚36件、刑事辩护以及行政民事代理案件37件,尽职尽责,赢得单位同事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忘初心履职尽责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25年2月27日,刘英军律师接到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件的被告人孙某某提供辩护。刘律师第一时间会见了当事人孙某某,耐心同其交流并倾听其心声。为了给予当事人最大的帮助,刘律师多次与检察机关积极沟通,详细阐述了本案被告人孙某某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认识、分辨能力不足,主观恶性较小,未造成大的社会危害,教育和挽救的可能性较大,并根据相关法律及案件事实,提交了不予批准逮捕孙某某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努力为其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经审查,检察机关采纳了刘律师的意见,最终作出了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这“捕”与“不捕”的差别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孙某某的未来走向,刘律师用法律为他的前途争取了一缕阳光。
耐心倾听定纷止争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刘英军律师除了代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还担当起基层法治“宣传员”、乡村纠纷“调解员”,充分利用法律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当地人民纠纷调解及基层治理工作,为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法律服务。2025年1月2日上午,县信访局转办的一起因提供劳务过程中意外死亡引发的民事纠纷需要进行调解,刘律师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接待。在了解死者家属诉求和顾虑后,考虑到侵权人因重大责任事故罪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刘律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法律释明+案例引导”的方式,认真解答死者家属疑惑,普及相关法律知识,阐明事理,就如何在民事纠纷中合理合法解决其相关权益问题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向死者家属提供专业法律建议,获得了对方的认可。
扎根基层以法促学 提升群众法治思想
为促进当地法治建设,刘律师还经常扎根基层,同法律援助中心的同事一同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走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开展法律宣传和现场解答。工伤问题、婚姻问题、农村土地问题是在基层宣传工作中常常被咨询到的问题,刘律师也会在深入基层宣传前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案例和相关普法手册,宣讲中注意提问互动,活跃气氛,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刘律师还在行政执法部门等单位开展普法讲座,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反有组织犯罪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讲解。
“不忘初心来时路,砥砺前行再出发”,法律援助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必至。这一路,见过受援人在困境中迷茫的眼神,也收获过他们重燃希望后的真挚笑容。刘律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以爱为帆,以法为桨,让法治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渴望公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