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的初心、恒心、匠心与爱心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志愿者 薛倩

来源:法援救助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5-09-30 09:26
分享到 打印

  我是山东瀛百汭律师事务所的薛倩律师,非常荣幸能代表四川团在这里汇报我们的法律援助经历与感悟。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法律援助的初心、恒心、匠心与爱心。

  四川团的每一位律师,无论是连续服务13年的“最美志愿者”郑穗军律师、坚守5年的胡勇峰律师,还是首次从黄海之滨来到藏区的袁松建律师,都怀着同样的初心。我本人在执业十几年、积累了一定法律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两次报名参加援助行动,从山东日照跨越两千多公里走进四川大凉山深处的甘洛县。因为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律师,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的积累,更在于用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回应群众期盼。这是党中央赋予法律人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恒心,是面对困难不退缩、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儿。对于有多年执业经验的人来说,服务地的案件难不倒我们,但气候差异、语言障碍、生活习惯不同对我们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四川团每一位律师都是适应环境的高手,像胡勇峰律师到岗后,买油漆自己动手粉刷桌椅、铺设地毯,把冷清的宿舍变成能够更好支持一线服务的后方;袁松建律师在高原反应中坚持按时到岗;我从起初走一公里脚就起泡的“菜鸟”到日行两万步的“健步达人”,从沿海的“清淡饮食”到爱上四川的“麻辣鲜香”,甚至在与蟑螂、马蜂的“战斗”中收获了难忘的回忆。

  这些经历,不仅磨炼了意志,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有人在一线坚守的部署要求,哪怕条件艰苦,也要让法治的温暖抵达每一个有需要的困难群众。

  匠心,是对案件负责、对法律敬畏的态度。四川团的服务地大都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精通法律,还要熟悉当地的民族政策与习俗。

  我办理的未成年人盗窃案,在被告人已经签署认罪认罚情况下,仍然坚持细致阅卷,当发现罪名不成立后四次坐火车前往两百公里以外的未成年羁押场所会见,亲自勘查案发现场,最终无罪辩护意见被采纳;在一起强奸案中,从被告人始终拒绝认罪的案卷和会见中发现疑点,最终以犯罪未遂辩护成功。初到服务地接待的一起婚姻登记撤销案,我历时近两年,跑遍了公检法和民政部门,穷尽了各种救济途径,终于在离开服务地前为受援人拿到了书面撤销决定。这些案例也充分说明: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援助律师在服务地必须以专业和敬业赢得尊重。一起残疾人离婚纠纷,为了让受援人尽快拿到办理低保的离婚证明材料,我全力协助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服务的队友郑穗军律师结合当地民族习俗反复做两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用近两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一场名存实亡空留18年的婚姻。我们队友之间这场无缝衔接的跨区域协作,让案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1+1”法律援助的应有之义。

  我们团在本服务年度,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见证认罪认罚签署195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9件,受理农民工工伤、讨薪维权类案件90余宗,涉及讨薪群众400余人,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两百万元;为当地政府化解群体性纠纷十余件,参与政府的招商引资谈判,审查修改合同并出具有效法律意见数十次,涉及金额上亿元。针对农民工讨薪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胡勇峰律师还编写了《外出务工人员注意事项》手册,到集镇市场发放3000余份。我们共开展普法宣讲55场,受益群体达4万余人,我除了线下开展的47场宣讲,还参与策划并录制《法治甘洛》线上普法栏目8期,让掌上普法走进千家万户。

  爱心,是志愿服务的底色和使命。我的服务地百姓以外出务工为主,乡镇学校留守儿童较多,我加入了当地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并资助了三名品学兼优的低保家庭孩子。我常说法律援助有服务期,爱心妈妈的身份永不过期,只要孩子需要,我还会继续帮扶,毕竟他们也是这些地区未来法治建设的接班人。截至目前,我在服务地爱心赞助累计6万余元。

  爱出者爱返,我现在不仅是三个彝族孩子的爱心妈妈,自己也收获了珍贵的彝族亲情。朴实善良的阿普阿玛听了我的援助故事尤其对彝族孩子的帮扶后深受触动,提议认我这个汉族干女儿,还为我取了彝族名字,凉山也成了我的第二个娘家。“法援架心桥,彝汉一家亲”,这段经历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党中央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之所在。

  这一年我收到受援人的四面感谢锦旗,先后被评为“优秀援助律师”“关爱妇女儿童工作者”;今年4月,《人民法治》律界追光栏目整版报道了我的法援经历,我也成为全国首位荣登该杂志封底的“1+1”律师志愿者。这些荣誉对我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让我在今后的执业道路上,初心不变,恒心不移,匠心不改,爱心不渝。

  感谢“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给了我们这段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四川团的每一位律师无论身在何处,都将继续坚守初心、保持恒心、打磨匠心、传递爱心,让公平正义和大爱之光照亮更多需要的角落,以实际行动践行“1+1”志愿者的使命担当,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