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宋豪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四川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统筹监狱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安全稳定,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法治四川,2020年12月10日,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罪犯综合评估系统”合作研发签字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出席活动。
签约仪式上,四川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诚表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司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工作要主动置身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监狱工作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教育改造与和谐社会有机结合。历时一年,监狱管理局与华西医院组建以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医学、教育学、信息科学为主的专家组,形成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对策科学的调研报告。罪犯综合评估系统的成功研发将实现监狱治理从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转变,提升监狱安全防控的前瞻性、罪犯矫正的精准性、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努力推进新时代监狱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表示,本次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罪犯综合评估系统,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业优势,与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合作研发《罪犯综合评估系统》,既是对监狱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同时也是华西人的社会责任担当。该项目的立项研究,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研发罪犯综合评估系统奠定了科学探索的基础,将有力推动监狱工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成为监狱管理的数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核心技术,将填补国内在罪犯综合评估领域的空白,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降低再犯罪率,将进一步提升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近期,韩国素媛案凶手原型即将出狱引起社会关注,根据韩国法务部对其的心理分析,经过12年的改造,此人仍属于‘再犯危险群体’。其实不管是犯罪还是重新犯罪,都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四川省监狱系统心理咨询专家表示,监狱管理工作需要结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深入的研究犯罪规律和犯罪人心理,结合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罪犯综合评估系统提供更多更新的研究工具。据介绍,从2019年开始,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就积极联合高校(川大华西医院)、社会(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科研团体等力量,对以往评估矫治工作中的评估因子进行梳理。
据介绍,评估矫治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四川监狱罪犯教育改造中来,经过30多年发展,四川省全省33所押犯监狱全部建立罪犯评估矫治中心,其中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基本达到全覆盖,评估结果广泛应用于罪犯管理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四川监狱是全国首家成立罪犯心理矫治专业委员会的单位,在罪犯改造评估机制、方法、手段和内容上进行了多层面创新,围绕监狱刑罚执行形成11个罪犯改造评估类别。目前,在四川全省监狱罪犯评估工作中,评估矫治工具,主要运用的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MCD、认罪悔改评定等,从应用结果来看,评估的针对性、信效度还有待提升,评估的因子提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炼验证。
签字仪式上,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曾永忠与华西医院副院长刘伦旭代表双方签署罪犯综合评估系统《科技项目合作研发合同》。本次合作研发,正是着眼监狱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监狱工作发展规律进行的全新探索,是狱地狱校多元参与、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治理工程。
(作者单位:四川省监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