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文/田长锁
自古文人墨客都是爱吟风弄月侍弄花草的。王羲之爱兰花爱到痴迷,庭院、书房、客厅到处都种着兰花。他的书法也得益于兰花的整洁素净。东坡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陶潜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很多人喜欢花花草草,我包管的罪犯老徐也不例外。老徐进来之前是市房管局“一把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后贪污受贿,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从天上摔到地下,身份的落差、旁人的冷眼,让这个六旬老人难以接受,越发沉默。
思想引导、谈话教育、政策攻心,在老徐坚硬的内心上都不奏效,哀莫大于心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直到一株山茶花的出现,仿佛晴天霹雳,炸出天际,又梨花带雨。
故事还要从去年说起,去年8月疫情吃紧,监狱实行封闭执勤,我下午带队到车间出工时,平时沉默不语的老徐主动找到我,说是车间北角有一棵的山茶,言语间,老徐眼里放光,清澈透亮,仿佛被注入仙气活过来似的。
经了解得知,老徐老家云南大理,因案件特殊,异地关押服刑改造。老徐人过六旬,黄土埋了一半,却对于家乡的惦念愈发深沉。山茶的出现,仿佛一条亲情线又唤醒了老者封闭的心灵,如久旱甘霖,老树逢春,叶落归根,成为老徐的后半程改造的信念。
我带老徐走到车间北角,转角见到山茶花时,它就有了一个个小花骨朵。为了打开老徐心结,往后每次带队出工,我都会带着老徐到这里消遣消遣。
每次去,老徐的照料不可谓不精心:浇水、松土、施肥(鸡蛋壳),可是花骨朵稳如泰山,不见丝毫的长大。到了10月初,有几个花骨朵还出现了枯萎,掉落现象。这还得了,老徐也托我上网查询,到花店去问,使用了所有的方法,花骨朵依然只有手指甲壳那么大,掉落的依然掉落。我心里想,这花在老徐的“精心”呵护下,不要几天的功夫,终将变成了光秃秃的枯木标本了吧!
估计老徐也是失去信心了,他开始不去管这棵山茶花,不像往日那样精心侍弄,只是偶尔发现周遭土太干了,才浇些水。后来,作为生产来料地广东疫情吃紧,监狱暂停来料,一连一个多月不出工,不去车间,山茶花也顾不上看它一眼。
一日午后,我散步来到车间北角,却意外地发现这山茶花非但没有出现衰败的迹象,反而生长得很好。叶片苍翠挺拔,生机盎然。花骨朵居然没有掉落了,甚至也变大了一些,有两个已经看得见里面的红色花瓣。欣喜之余,我不禁开始留意起这株山茶花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最上面的花骨朵挣扎了外壳的束缚,暗红的花瓣争相执着地向外“炸裂”,仅一周多的时间,便有三四朵花开出来了。这三四朵花在苍劲翠绿的叶片的掩映下,显得千娇百媚,摇曳多姿。
现在社会面疫情持续多发,还是暂停来料,不出工。一来二去又是一个多月,我压根没有想起这棵山茶花。
下午点名结束,我带着老徐来到了车间北角,一到车间大门清风拂来,隐隐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转角处,仔细一看,原来,山茶开花了。我细细观赏,这一树的山茶花正绽放得轰轰烈烈。那花色,红得恣意妄为,能将目光一下子绊倒。枝头依立的花儿,自顾自地怒放着,仿佛要把所有的美丽都散发出来,在风的吹拂下,舞蹈着,欢畅着。枝头上的每朵花都昂着头,如一个个妙龄少女秋波微转,脉脉含羞,俏皮中透着沉稳,活泼里又显端庄,煞是可爱。此时我想,也许只有浓墨重彩的油画才能将眼前的山茶花这种轰轰烈烈,尽情绽放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这株山茶花让老徐重树了改造的信心,也让我有了些许感悟。“精心”养花却是无花,“漠然置之”却收到了意外的惊喜。看来,有些事太过“精心”未必就好。我们养花,总担心花长不好,一会儿浇水,一会儿施肥,早晨看看,晚上摸摸,甚至一天看几遍。这样养花表面上是爱花,实则我们对花的爱却成了花的一种负累,他又怎么能很好地生长呢!
“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处认得性,无喜亦无忧。”该放手的时候要学会放手。生活中那些我们越是珍视的、牵挂的和挚爱的,比如孩子,我们越要学会放手。作为罪犯,那些以前的荣耀、困惑和执念何尝不需要放手。放手,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学会放下,静待花开,峰回路转,便是柳暗花明,人生一路花开!
(海南省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