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甘肃省天水监狱分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汪彤
每次在视频中,看到父亲提着一些瓜果,一些蔬菜,我都会叮嘱:“爸爸,你都七十多岁了,这个年龄,不要提重物,对身体不好……”
父亲说:“不多,不多,只有七八斤。你看这个小南瓜长得多好。”
对于植物的果实,父亲似乎总有许多偏爱,这或许是起源于父亲在农场的生活。
我十八九岁上大学的时候,监狱农场供应着整个监狱罪犯生活的粮油、肉、蛋、果蔬,父亲和母亲也就在我上大学之后,告别了矿区30年的教学生涯,来到了城市里。
母亲成为名副其实的监狱警察。母亲穿着警服,高大而威严,在城里的监区管教少年犯,给少年犯教课识字,她辛勤的汗水在讲台上滴滴落下,一批又一批迷途少年,在她的课堂上书声朗朗、重新励志,成为有书读,明事理的新人。母亲希望这些“迷途羔羊”,改邪归正后,能重新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这是母亲的梦想。
父亲则远离城市,到城市边缘的农场,带领成年犯学习劳动。让曾经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人们,学会自力更生的一些技能,学会自己动手过丰衣足食的日子。
父亲、母亲前三十年,在矿区里,面对的是学生。后十年,从矿区到城市里,开始了他们改造罪犯复杂而繁重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对于他们,除了自我生存的价值,我的父母心中始终存着美好:将这些危害社会的罪犯,通过让他们掌握劳动技能来教育他们;通过让他们识字读书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做一个合法公民的道理,让他们懂得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父亲出生在农村,对于土地里的活计,样样都难不倒他,何况,父亲又是烧着柴火读夜书的人。父亲高中毕业考上了师范,无论是田地里的活,还是课本上的道理,父亲似乎全都懂得。
记得我大学放暑假,第一次去看父亲,父亲的警服衬衣已洗得发白。他带领着几百名犯人,在农场的蔬菜地里、麦子地里、西瓜地里、苹果地里劳动……到处都撒着父亲的汗水。父亲把农田里农活的技术和生活中的道理,都教授给罪犯。
父亲的宿舍里,他从高中开始喜欢的《鲁迅全集》,书面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而枕头旁边放着《苹果实用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这些书被经常翻看,书边有些发黑、磨毛。除了看书,父亲将书里的知识传播给罪犯,手把手的教给他们如何在田地里操作。
“劳动改变着人类的命运”。父亲天不亮早早起床,开始管理罪犯们去食堂打饭、吃饭。乘着太阳不是太热的清晨,带着罪犯在田地里学习耕种。晚上太阳下山,父亲才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宿舍。
劳动的方式,其实磨练着一个人的意志。我又想起父亲对我的教育:在老家的院子里,我被十多梱麦子包围着。父亲每天早早从奶奶家出发去很远的田地里,中午回来吃饭,总会带来几梱麦子。父亲把麦子往院子中间一扔,轻轻松松的给我说:“这几梱麦子,下午你用剪刀剪掉麦穗,干干农活……”
剪刀磨着我的中指和食指,越来越红,越来越薄,很快一个白色的水泡从皮肤上长起来,但是麦穗却只剪了一梱。我看看父亲,心里有些埋怨。父亲在剪刀上缠绕一些布条,我的手也被包扎一下,父亲说:“不着急,慢慢剪,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就这样,三天甚至一个礼拜,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院子的小板凳上,用剪刀剪麦穗。很快我的身边堆起了小山一样的麦穗头,像一座金灿灿的小山。很快这座“小山”,又被父亲拉到打麦场,变成了一粒粒金色饱满粮食。我吃着用自己剪的麦穗变成的馒头,感觉格外香甜。自此,我知道了享受劳动的乐趣。
若干年后,每天起早贪黑写一些文字,这些脑力劳动,我觉得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而这收获,就是每天辛勤劳作付出后自我的成长,不论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劳动,我坚信,只要付出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我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这些美好的收获。
我常常告诉一些朋友,一定要坚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像要把一口“井”挖深。然而,能不能挖到水,有一半是你的“选择”,另一半就是你的“坚持”。如果这两样都能够做到,那么只是收获成果的时间问题。
父亲和母亲走过的足迹,便是在辛勤中劳动,在辛勤中坚持心中的梦想和信念。“只有自己拼搏、坚持的信念,才是真正的信念!总是让别人拼搏,自己不实践,不是真正的信念。”
父母亲一生的足迹,在三十年做教师的生涯里,付出了园丁的辛勤劳动,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一批栋梁和人才,父母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的莘莘学子。在后来的十多年里,父亲和母亲为着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付出着灵魂工程师改造罪犯的辛勤劳动,他们又收获着为祖国安全稳定添砖加瓦的欣慰。
“人生的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父亲又在清晨或者黄昏的街道,手里提着一些瓜果,或者一些蔬菜,他蹒跚缓慢的步伐坚定而踏实,他人生的足迹中,一步一步都有劳动付出的诸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