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广西监狱在既往松散型医联体或协作单位的基础上,指导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监狱与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携手共建监地医疗联合体,深入探索“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新时代监地医疗新模式,拓展三甲公立医院服务司法行政系统的新实践。6月6日,柳州监狱与广西科大一附院开展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签约暨揭牌仪式,双方的此次合作推动实现监狱医疗有“医”靠。
一、以安全稳定为落脚点,明确医疗联合体建设目标。围绕“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原则,构建起“小病在狱内、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监狱”的分级诊疗医联体服务体系。一附院根据监狱的安全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方案。所有医疗费用月末结清后再转账支付,确保病犯出入院安全、便捷、顺畅。对转回监狱医院的罪犯继续提供后续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延续性。最大化满足监狱急危重病犯就医住院需求,切实维护监狱监管安全持续稳定。
二、以同质管理为支撑点,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同质化管理,在医疗、护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帮扶。一是建设共享信息平台。一附院为监狱搭建医院信息共享平台,将监狱医院纳入一附院中联系统,并给予监狱专属电子病历账号1个,设定专门使用权限,以便开具处方及查询住院罪犯病历,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形成“基层做检查、上级出诊断、结果可共享”新模式。解决医疗信息、资源无法共享整合的困境,在“传、帮、带、扶”等方面无缝对接,力争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的监地医联体特色品牌。二是建设远程诊疗系统。双方对急诊医疗设备采购、人员培训、定期坐诊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并签订相关仪器捐赠协议。一附院捐赠1台多普勒彩色超声系统和1台带有远程会诊功能的心电图机,投入专项资金为监狱搭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通过“监内检查、一附院出报告”的远程会诊形式,提高会诊、诊断、检查等工作效率,解决监狱缺乏心电图、影像学医师的难题。三是建设共享药房。利用一附院药房丰富资源的优势,有效协助监狱医院做好罕用、应急药物以及紧急使用的化验试剂、耗材等的储备工作,在监狱需要紧缺药品时,由监狱医师使用专属电子病历账号开方取药,有效解决监狱医院药品种类储备不足、“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导致贵重药品过期损耗浪费的情况,减轻医疗物资储备压力,保障药物资源满足需求。
三、以监地合作为立足点,全面提升医疗管理技术水平。在一附院的对口支援下,引入医疗医护人员专业力量,推动人才、技术下沉,进一步提升诊疗质量。一是加大护理帮扶力度。通过指导、帮扶实现护理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均按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标准进行同质化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由一附院安排护理资源力量,每周二至周五进行派驻,确保配药、静脉注射等诊疗操作24小时在线。配药时间较之前相比缩短1个小时、注射时间缩短50%,着力解决监狱医疗护理力量不足等难题。二是开展专科查房。一附院定期安排各学科专家到监狱医院查房问诊,减少罪犯外出就医频次,最大程度节省警力资源,降低外诊监管安全风险。三是破解专科疾病就医难问题。一附院在监内设置专科诊室,捐赠2台牙椅协助监狱重建口腔科。提前收集罪犯择期诊疗需求(非急诊),由一附院定期派驻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等专科医疗专家进监开展诊疗工作,有效解决专科性医师招录难、培养难、病犯就医难的“三难”问题。四是开展业务指导技术帮扶。一附院通过选派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协助监狱医院加强医疗工作管理,重点搭建内科、外科急救力量,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急危重症以及疑难复杂疾病防治,以查房带教、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监狱医院整体水平。
四、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力拓展医疗联合体外延深度。一附院与监狱医院以问题为导向,靶向治疗,发挥联动势能,建立常态化学术研修机制,为补齐医务人员学术短板,推动监狱卫生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一是开展优质免费培训。依托三甲公立医院学科优势,监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每月安排至少一名医护、医技人员到一附院进修、跟班、定期开展培训,一附院不收取学员培训、住宿费用。同时,提供医疗卫生领域医疗技术信息,大力推动监狱医疗人才队伍培养。二是开展课题学术研究。监狱医院每年设立不低于两个课题研究项目,一附院提供相关的专业技术指导以及课题研究服务。监狱医院可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一附院各项科研项目,共享科研成果,为监狱医务人员进一步晋升高级职称奠定坚实基础。(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