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把实事办到贫困群众心坎上

新疆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蹲点报道之二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3 10:46
分享到 打印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人间四月天,蓝天白云下,绿树花草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巴格其镇一幅乡村秀美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风信子,这是紫罗兰,那是曼陀罗……”

4月12日,在距离巴格其镇喀斯皮村村委会不远的艾孜海尔花卉有限公司的温棚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村里的贫困户阿曼古丽·肉孜托合提一边熟练地修枝剪叶、浇水施肥,一边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各式花儿的名称和特点。

像阿曼古丽一样,近年来,在新疆司法厅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队、深度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摆脱贫困束缚,过上幸福生活。

“美丽产业”让生活更美好

“‘阿曼’是‘平安’的意思,‘古丽’是‘花儿’的意思。”这个有着花一样名字的女子,不忘做自我介绍。

“每天看着鲜花,闻着花香,心情都格外好。”阿曼古丽说。

正在搬运花盆的村民买吐孙·吐孙托合提停下脚步,笑着打趣:“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这让她更开心哦。”

花卉公司负责人阿依妮莎·黑力力也是喀斯皮村村民,她对记者说:“目前,公司有7个花卉温棚,村里十几名村民在这里帮我打理,他们大都是贫困户,在这里每个月能拿到1800元到3000多元不等的工资。”

而在也扎巴格村的阿那土普热克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十名村民正在忙碌着:碎皮、剥壳、分拣、装箱。

一声手机短信息响起,贫困户木阿皮热提·吾斯曼停下手中的活,这条短信息让她十分开心:“银行卡到账收入1950元(2019年3月工资)。”

“在我们合作社务工的村民,中午都可以在食堂免费就餐。”厂里的会计肉孜买买提·依明介绍说。

“产业扶贫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驻喀斯皮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韩红说,在工作队扶持帮助下,村里大力发展“美丽产业”,目前全村花卉大棚总数达17座,每座大棚年纯收入两万元左右,通过安排贫困村民就近到花卉大棚里实现就业,这项富民强村的绿色新产业正带动着村民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据了解,在实施产业扶贫过程中,新疆司法厅驻各村工作队分别采取“村委会+农民合作社+农民参股分红”模式,由村委会提供场地、争取优惠政策,参与合作社监督管理;农民以参股形式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年底综合核桃产量、品质及市场效益分红;大户投资经营,负责企业运营、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用工优先从贫困户、困难家庭中招录,建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村民就业问题。

因户施策贫困户有盼头

4月15日,记者刚进到喀斯皮村,年近七旬的贫困户阿布都瓦克·库尔班家门,老人就拉着记者去看他家的“宝贝”: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

随行的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健介绍说,阿布都瓦克腿部受过伤不能干重活,妻子又有轻度智障,3个孩子都在上学,无一技之长的他日子过得很艰难。

工作队帮他盖新房,又将牛羊棚圈扩建,给他发放了1头扶贫牛和16只扶贫羊、30只尼雅黑鸡,鼓励他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养殖。

阿布都瓦克·库尔班现在忙得不可开交,9只扶贫羊先后产下小羊羔,他家的扶贫牛还先后生下两头小牛犊。

“我打算继续扩大牲畜养殖,把日子过得更好!”往牛槽里添着饲料,阿布都瓦克向记者描绘着今后的生活。

同样,托万许玛村的贫困户麦合图穆·麦提尼牙孜也走出了困境。她的丈夫几年前因交通事故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仅有4亩核桃地,照顾丈夫和几个孩子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

驻村工作队先是帮她协调解决了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又帮助她利用自家靠街面的房屋开办百货商店。

“我既能一边经营小商店,又能随时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现在平均每天有200元收入。”麦合图穆生活有了着落,很是欣慰。

在新疆司法厅各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巴格其镇贫困户们都走上了脱贫路。

“输血”变“造血”脱贫生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疆司法厅驻村工作队总领队任鸿祺说,驻各村工作队在扶贫帮困工作中,一方面解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自主脱贫,让贫困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增添脱贫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最终实现脱贫不返贫。

4月20日,星期六,夜幕降临后,喀斯皮村夜市灯火通明,夜市中心的小广场上,村民围拢在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

“七里香馄饨”“阿迪力馕坑肉”“好吃面肺子”……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夜市约有30多个摊位,摊主们穿戴统一的白色工作制服、口罩,吆喝着推介各式美食。

2018年,工作队经过一番调研后,利用村委会旁1200余平方米的空地建夜市,鼓励村里有烹饪手艺的村民到小夜市经营餐饮业,帮助贫困户、困难群众增收。

自从去年4月初夜市正式开业后,擅长木炭烤肉的艾力·艾则孜每天都来得特别早,别看这个小伙儿现在干活起劲,以前他可是出了名的“懒汉”。

“儿子都快30岁了,整天就知道玩儿,以后可咋办。”无奈之下,艾力的母亲吐尔荪尼牙孜罕·麦麦提找到了工作队和村“两委”。

工作队和村“两委”又找到艾力,耐心教育他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得知艾力烧烤技术不错后,工作队队长韩红劝说他到夜市尝试着开个烧烤摊。没想到,艾力的烤肉很受欢迎,备受鼓舞的艾力,自此下定决心靠双手改变生活。

“驻村工作队一系列的‘造血’举措,极大提振了贫困村民的信心,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努力靠自己的双手主动脱贫。”该村党支部书记麦尔旦·穆太力普说。

“厅驻各村工作队、贫困村第一书记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深化各村供给结构,推进各村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带动、务工经商和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并举,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贫困村民户户有门路、经常有收入。”新疆司法厅党委书记王江寄语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继续全力以赴、全力确保2019年在现行标准下,各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员全部脱贫,实实在在过上好日子。

记者感言

“把实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他们辛苦了!”提起新疆司法厅驻村工作队和深度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气话,而是村民的真心话,是他们全心全意扶贫帮困,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对于贫困户而言,每一份稳定的收入,必将带给这个家庭安定向好的生活。基于这个目标,各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结合各村不同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脱真贫、真脱贫,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最大限度促进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到户到人,赢得了所驻地广大群众信任。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