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建强村“两委”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新疆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访惠聚”工作队蹲点报道之三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9-05-14 08:58
分享到 打印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奥斯曼(一种能促进眉毛生长的植物)掉了,眉毛还在;水流走了,石头还在。

如果驻村工作队是水,总会流走。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固的石头”,水流走了,不仅石头还在,而且会更加坚固!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驻和田县巴格其镇各村“访惠聚”工作队着力提高村“两委”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堡垒,倾心尽力在基层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各村“两委”班子在改变,村容村貌在改变,群众的观念在改变。

整顿配强基层干部

“以前办事经常找不到村干部,现在有啥事到村委会就能及时解决。”4月15日,托万许玛村村民阿布拉依明·尼牙孜深有感触地说。

阿布拉依明所说的这种变化,与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密不可分。

驻村伊始,各工作队首先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起步,协助巴格其镇党委选优配强村党支部,建强“两委”班子,目标直指:“班子团结能战斗、带领群众跟党走、工作任务能落实、发现问题能处理、群众困难能帮扶”。

在工作队推动下,托万许玛村率先清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两面派”,净化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危害该村多年的村霸“毒瘤”被连根拔起,村民无不拍手称快。

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协尔利·沙吾提说,在驻村工作队主导下,托万许玛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通过整顿,托万喀什村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建设,先后调整不称职村干部5名;尼响达村先后调整不称职或不适合岗位的村干部两名;尤库日巴格其村则对群众反映较大、工作不尽心的3名村民小组长进行了撤换。

据介绍,在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中,去年各驻村工作队协助巴格其镇党委共对5名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及时作出调整,处理党员干部中的“两面人”8人。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在比曾村有个“三顾茅庐”引贤才的故事。

比曾村村民阿布迪买买提·加帕尔在外县一家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擅长财务工作且综合素质较高,拿着每月4000多元的“高薪”。

驻比曾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郭海彬在入户走访时捕捉到了这一讯息后,经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讨论,决定争取将其吸纳为村干部。

当郭海彬和村干部向阿布迪买买提就此事沟通时,却被其婉言相拒。

其实,阿布迪买买提有他自己的“小心思”:自己现在工作稳定、收入又高,村委会的工作他着实不感兴趣。

第二次上门,阿布迪买买提干脆躲了起来,郭海彬和村干部吃了“闭门羹”。

求贤若渴,郭海彬不肯放弃,于是有了“三顾茅庐”,阿布迪买买提被郭海彬的一番诚心打动,毅然辞去公司的工作回到村里。

2018年11月,他被选任为村委会副主任兼会计,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到村委会上班第一天,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组织这么信任我,我要好好工作干出个样子来。”阿布迪买买提信心满满。

“书记,这项工作交给我,您就放心吧!”这句话出自托万许玛村村会计、脱贫专干阿曼古丽·伊迪热斯之口。这位今年只有23岁、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电脑操作熟练的姑娘,给《法制日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曼古丽说,在驻村工作队同志们的鼓励下,她从去年开始参加了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历教育,“我要边工作边学习,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新疆司法厅驻各村工作队将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打好基层基础的关键,采取多项举措,逐步建立起了村干部、后备干部阶梯式培养、选任机制。

真心手把手传帮带

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只是开始,年轻村干部不能只有朝气和干劲,更得有底气和能力。

如何做好传帮带,成为各驻村工作队的新课题。

喀斯皮村村民托合提尼沙汗·托合提尼牙肉孜的儿子患有疾病,母子二人没有收入来源,没有享受低保,孩子也没条件看病治疗。

“这个家庭这么困难,为什么没有享受到国家低保政策?”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韩红责问,村干部遮遮掩掩不愿意说出实情。

工作队就此问题入户走访,了解到过去村里各项制度不完善,对安居房、低保等有关政策的名额如何分配和落实,村民并不是很清楚。

“过去村干部存在乱决策、乱拍板问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韩红说,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苗头,工作队及时提醒村干部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坚决杜绝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截留、克扣、冒领惠民资金,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行为。

最终,符合要求的127名村民被纳入低保范围。

驻村工作队还不断规范、健全村里各项工作制度,要求村“两委”班子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需要公开的村务全部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新疆司法厅驻村工作队总领队任鸿祺说,各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干部“一对一”结对子、AB角分工,以“村级事务,村干部唱A角负主体责任,工作队队员唱B角协助配合,跟进督促落实”的方式手把手帮带,工作队队员耐心细致地向帮带村干部讲解工作方法,在严格考勤纪律、遵守政治规矩、热心服务群众等方面身先士卒、作出表率。

“工作队手把手帮助我们制定村重大事项并上会研究,全程指导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说起驻村工作队,比曾村党支部书记吾布力·艾山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村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实力提高了。”

托万许玛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协尔利·沙吾提感受很深:小到村民诉求,大到民生项目,工作队联合村“两委”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坚持“一事一议”,共同就村级事务进行研究、讨论和表决已成常态。

“通过工作队传帮带,村干部责任心增强了,服务态度转变了,处理村级事务热心了,村党组织向心力明显增强。”协尔利·沙吾提说。

记者感言

“访惠聚”活动是新疆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重大举措,选派工作组驻村的初衷之一,就是帮助基层党组织建班子、带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坚定性、反对分裂的战斗性、维护稳定的创造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疆司法厅工作队通过加强对村级“两委”班子的传帮带,把硬招好招实招落实到基层,让基层干部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推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扬威立信,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如今,在巴格其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疆司法厅工作队所驻各村正朝着班子强、村庄美、村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行。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