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图为工作人员和值班律师认真解答群众电话咨询的问题。
图为公证员为群众送达公证书。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文/图
法制日报通讯员 魏天楠
“疫情延长放假期间,单位要求复工,我能不能不去啊?要是不去的话会不会被解雇?”
鼠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值守“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到了群众的法律咨询。
针对疫情期间矛盾纠纷,秦皇岛市医调委运用微信、电话加强排查化解,并组织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提出专业咨询意见,有效解答群众关切、进行心理安抚和疏导,积极协调沟通理赔事宜,不见面化解医疗纠纷,确保卫生防疫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秦皇岛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共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早在今年1月30日,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及时印发《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防控措施的通告》,向社会公告疫情期间公共法律服务的时间方式,积极为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
公证线上申办免费邮寄
2月7日,薛女士来到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领取了通过网络申办的无犯罪记录公证书,对公证处在疫情期间提供的特殊服务连连表示感谢。
薛女士的儿子齐某在国外,签证即将到期,办理续签需要提供一份无犯罪记录公证书,齐某委托母亲代办。薛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的咨询电话,被告知可以在该公证处微信公众号上申请办理。
在公证员的指导下,薛女士用手机上传了公证所需材料。经审查合格后,公证员当即起草公证书、翻译,并告知薛女士当天下午取证时一并提交纸质证明材料。薛女士到后,公证员将网上电子材料与纸质材料进行比对一致后,将公证书交给薛女士。
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及时发出《致广大公证当事人的倡议书》,公布了服务电话和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和线上公证员一对一专属服务。同时,提供免费邮寄送达公证书服务;变通核实方式,通过与婚姻登记部门沟通,实现电话、微信核实婚姻状况;开通绿色通道,为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物资捐赠公益事项以及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军人、武警官兵等紧急公证需求提供优先办理、依法减免费用的服务。
秦皇岛市第一公证处还发起“抗击肺炎疫情、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的公益行动,群众遇到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公证云”App进行自动取证,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可在需要时向公证处在线申请出具相应的电子公证书,公证处将提供全程免费服务。
及时解答疫期热点问题
疫情发生后,张先生被隔离观察。他所供职的单位9日要求员工复工,张先生再三解释自己还处在隔离期,为了大家的健康不能去工作,单位却说如果不能来工作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张先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耐心地跟他讲解了疫情期间有关企业复工的相关法律问题,并告知如果单位存在违规行为,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张先生的心情慢慢平复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秦皇岛市法援中心加强疫情法律咨询服务,印发了《延迟复工、延迟开庭、春节假期延长、律师上班的16问16答》,要求中心工作人员熟知熟会。两周时间里,秦皇岛市法援中心共提供“12348”热线等电话咨询146人次,对受到疫情影响的旅游、劳动、房屋租赁等法律咨询需求,群众关心的疫情期间企业能否提前复工、加班工资如何计算、未复工企业是否需要支付劳动者工资、拒不上班是否能以矿工或辞退处理等热点问题答疑释惑,宣传有关防疫政策措施,增强了群众联防意识和信心。
网上监管践行社会责任
自河北省启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一级响应后,秦皇岛市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指导服务中心立即排查审查对春节期间审批外出的社区矫正对象,研究细化有关防控措施,积极落实应急工作,确保外出社矫对象异地安全稳定以及全市辖区内安全稳定。
秦皇岛市矫正中心及时编发《致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的一封信》,要求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务必传达给辖区每一名社矫对象。疫情防控期间,暂不组织集中报到、集中宣告、集中点验、集中学习、集中社区服务等聚集性活动。为强化特殊人群管理,中心积极利用社区矫正监管平台对全市社矫对象进行网上监管,定位抽查轨迹动态,对外出暂不能返秦的社矫对象给予密切关注,积极回应刑满释放人员家属要求,对安置帮教相关政策进行认真解答。
据了解,疫情期间秦皇岛全市社矫对象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无一脱管漏管。该市海港区司法局还发动19个基层司法所、409名社矫对象,开展“践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捐款”活动,一天半时间就收到社矫对象爱心捐款5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