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文/图
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时间站出来:“我在北京,我是党员,我申请到单位值班。”从24小时开机提供咨询服务,到上门办理业务,她用实际行动做好特殊时期的公证法律服务。她就是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有着14年党龄的公证员赵晓宁。
从假期里的岗位值班坚守,到2月3日公证处开始提供咨询服务,赵晓宁一直奋斗在公证前线,她说:“特殊时期,群众公证需求也很迫切,我们是窗口服务单位,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因刚满两岁的小女儿需要照顾,家人看她往返奔波,心情比较复杂。赵晓宁一面安抚家人,保证会按要求严格消毒做好防护,一面耐心为家人讲解特殊时期公证的职能作用和重要性。
除了在公证处接听咨询电话,线上解答外,赵晓宁的手机也是24小时开机,随时指导帮助当事人进行线上操作并提供法律咨询。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赵晓宁办理国内公证业务20余件,涉外公证业务3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百余次,正在受理的公证业务10余件,提供公证认证一条龙服务两次以上,上门办理公证两次,切实做到疫情阻拦服务不断。
2月4日,某上市公司电话申请办理股权转让协议公证,因涉及双方签字问题,对方希望公证处上门服务,以便办理公证手续后能迅速出具公证书。赵晓宁当即表示同意,告知签字双方所需材料,承诺只要上门时间确定、手续齐全,公证处将以最快速度出具公证书。
2月12日,赵晓宁和另一位公证员驱车一小时,赶往该上市公司办公地点。在签字环节,出于防护考虑,赵晓宁建议,一方签字时,另一方可在玻璃门外等候,力求在具体办证过程中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安全。次日,公证书便免费邮寄至该公司。
2月17日,某科技公司申请办理用于巴基斯坦和泰国使用的授权书公证,由于授权书需要公司的两名董事分别签字,但其中一人身在浙江杭州,因疫情影响无法回京,公司对授权书内容和分别公证的授权书可否顺利办理认证等问题存在担忧。随后,赵晓宁联合公证处认证部同事积极联系外交部认证部门,请教不同领事区域出具的公证书在认证上应注意的问题。与此同时,她与杭州的公证处协调,确保双方出具的公证书都能够有效使用,后同样上门办理了该授权书公证。
连续奔波让赵晓宁难掩疲惫之色,但她依旧笑容满面。“疫情严峻,加强防护是我们每个人的首要义务。作为法律服务单位,公证为民、服务群众是每个公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一名党员,只要党有需要,单位有需要,我都要冲上前去。”赵晓宁如是说。
据介绍,北京市东方公证处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致力追求提供优质、高效、便民的公证法律服务。公证处已推出的公证自助受理机和智能AI法律机器人,群众可体验高科技化的公证服务。公证处目前已实现公证+认证全程一条龙服务,公证云App、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申请办理,一次即取公证书。在疫情防控期间,公证处一手抓疫情防控,确保办证群众安全,一手做好公证服务,推出抗疫便民特别措施更是充分保障了特殊时期群众的公证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