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山东:公证信息化建设提速显效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8-11-21 17:05
分享到 打印

  去年以来,山东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根据司法部、中国公证协会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省公证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彻底解决影响制约全省公证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难题,完成了全省公证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公证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大提升,走在了全国前列。

  过去几年,山东省157家公证处采用三种办证软件,不统一、数据分散,既无法与公证管理系统对接,也无法与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制约公证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虽然各公证处都知道其弊端,但在如何统一业务软件上达不成一致意见。针对这一现状,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省厅公管处会同厅办公室、省公证协会,多次到省内外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有关公司学习、考察、论证。去年11月,省公证协会召开理事会,参会理事在研究考察结论和观看有关公司现场演示后,经表决决定全省公证处统一更换业务办证软件系统。至今年5月,全省所有公证处都已更换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比部里要求实现办证软件全覆盖时间提前了5个月。与此同时,以实现全省公证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为抓手,以有效监管、规范服务、信息共享为重点,省厅着力拓展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一年努力,目前已经建成全省统一的公证管理、公证业务、公证云平台、人脸识别、服务评价五大系统和一个数据中心,为公证质量流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办证效率夯实了基础。

  一是公证管理系统。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监管日常工作集成到平台,实现了全省公证机构人员信息、业务信息、行业信息、风险信息、信用信息的统筹管理,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初步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加强信息统筹,提高管理精准化程度;及时跟踪指导,增强工作执行力;实现远程监督,保证规范办证;支持数据共享,助力互联互通;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公证业务系统。涵盖了公证业务办理的主要内容,包含申请与受理、翻译、业务审批、公证书制作、发证、收费、财务管理、水印纸管理、模板管理、公证质量管理、业务查询统计与分析、档案管理、客户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强大的公证业务分析与报表工具,还可以为公证处在房产摇号、电子签章、知识产权、电子证据保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地提高了办证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是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把人脸识别、人证比对通过多种方式无缝接入到公证办证系统中,为公证员提供了识别率高、响应速度快的人脸识别产品,同时支持二次开发,与多种系统可进行接口调用,以有效杜绝假人假证,大大降低执业风险。目前,全省公证处在全部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仪的基础上,又配备了783套人脸识别系统。

  四是公证云平台系统。运用公证云在线受理平台,当事人可以在线填写申办信息、提交证明材料和缴费。公证云在线受理平台通过系统自动的人性化指引,让当事人可以快速、自助、便捷地利用互联网服务手段办理公证,实现部分业务“足不出户、公证到家”。

  五是服务评价体系。自主开发了全省公证行业服务评价系统,并于今年11月中旬在全省公证处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在每份公证书送达回执上生成对应二维码信息,当事人扫描二维码对本次办理公证的过程进行评价后系统自动关联承办人员,并将当事人评价信息实时回传系统上报省、市两级公证管理平台,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各公证处的服务评价情况;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将定期发布全省各公证处满意度评价指标。这将有效督促公证处改进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通过倒逼机制减少投诉、提高质量。

  六是数据中心。依托于“浪潮云”建成全省公证数据中心,为全省公证行业提供硬件和网络支持,避免了全省公证处的重复投资,也大大降低了日常维护成本。目前,依托该数据中心已经完成与民政、卫计委、市场监督等3个省直部门的信息共享。全省每一个公证员只需要登陆业务办证系统,就可完成办理相关公证业务对婚姻、工商管理、出生等相关信息的核实,极大提高了公证员工作效率,重要的是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

  山东省推进公证信息化建设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公证信息化不仅可以向科技要生产力、要效率,而且改变了公证服务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目前,该省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正在着手开展以下探索:一是在与3个省直部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与其他省直部门的信息共享;二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司法部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部署,最大限度地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路”,在省级层面探索推进“区块链+公证”工作;三是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公证执业监管,通过制定规范与标准,探索通过在线、远程等手段加强事前、事中公证质量监管。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