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3082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司法部官网 发布时间:2017-12-28
打印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条例》实施十余年来,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16年,全国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0万余件,提供法律咨询800余万人次,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改革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立法修改完善法律援助相关规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也将推动制定法律援助法作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2015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15]37号,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法律援助立法工作,提高法治化水平。近年来,司法部积极推进法律援助立法工作,目前正在完善法律援助立法草案稿,加强相关研究论证工作。

  您在提案中有关法律援助立法的建议,注重总结现有立法经验和地方工作实践,注重改革创新,就当前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对于完善法律援助法草案稿具有积极的借鉴参考作用。

  一、关于加快立法进程、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案提出加快法律援助立法进程,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门槛、完善条件程序等。《意见》提出逐步将涉及医疗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补充事项范围;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等群体工作。提案有关内容与《意见》总体一致。草案稿将考虑上述建议,从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放宽经济困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形式相关内容。

  二、关于扩大法律援助联动系统,提高法律援助效率。提案提出加强法律援助与公检法机关、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衔接配合,加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法律援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公检法机关及相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从法律层面明确公检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职责,是法律援助立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对提案相关内容予以考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草案稿相关内容。

  三、关于改革法律援助模式,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提案提出扩大法律援助队伍,建立案件质量评估机制,建设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平台。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对法律援助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的同时,将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推进法律援助标准化建设、加强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探索法律援助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模式等措施,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将参考提案有关内容,认真总结工作实践,把一些较为成熟、认可度较高的工作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为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提供法律层面制度依据。

  四、关于法律援助资金的科学投入与管理。提案针对当前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加大对中西部扶持力度、建立最低经费保障制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法律援助经费对于保障法律援助体系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积极推动地方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制度、省级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制度扶持贫困地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并且形成了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2016年全国法律援助经费总额超过21亿元。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相比,法律援助经费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如何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是法律援助立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对提案相关内容予以考虑,进一步完善草案稿。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