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大田:让法治的阳光温暖贫弱群体

来源:福建司法 发布时间:2022-04-13 15:41
分享到 打印

  “天上不会掉馅饼,带你赚钱是骗局;投资理财忽悠你,设下陷阱诈骗你;冒充公检法,骗你转钱财;不听、不信、不转账,提高警惕筑防范……”2022年3月11日,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司法局联合均溪镇综治办、城关派出所等单位到周田村“送法进村”,一位老大爷听了反诈骗宣传后高兴地说:“这样的普法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法律知识。”

 

  三明市大田县济阳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协助村民核酸检测同时进行反诈宣传

   “ 应援尽援”覆盖低收入群体

  “工厂生产经营不善停产,我们70个工人的工资总共有55万元无法支付。”2022年2月14日上午,十几位农民工来到大田县行政服务中心司法局窗口,向工作人员诉说他们被企业拖欠工资和讨薪无果的情况。农民工代表周某陈述,从2016年底开始,他们向企业讨要工资,企业负责人都避而不见。如今,大家获知企业因债务问题被债权人起诉到法院,厂房已经进入法院拍卖程序,心里更加着急了。

  了解了相关情况,大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辟绿色通道,指派6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团队,对接70位被欠薪农民工收集证据材料。随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把整理好的证据材料提交给大田县人民法院,做好诉讼准备,及时为农民工开展法律援助服务。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在2021年共受理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64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00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688万余元。”大田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陈宝贵介绍,他们把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定为最低工资标准以下,对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退役军人、军人军属、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等,免予审查其经济困难状况,并将多项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落实“应援尽援”政策,推进法律援助覆盖至低收入群体。

  做群众的法律“解忧人”

  “工伤是怎么认定的,遇到工伤要怎么处理?”一位市民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大田县司法局干部苏秀琴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向对方提供了详尽的法律解答。

  苏秀琴从2008年开始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先后获得“三明青年五四奖章”“三明市2011-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同事吴丽清风趣地介绍:“在我们心目中,她是法律知识的‘度娘’、法律援助的‘解忧达人’、法律精神的‘宣传大使’和法治政府的‘参谋助手’,如果大家遇到法律难题了就向她咨询。”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及时掌握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吴丽清和苏秀琴一起废寝忘食背诵法律条文,钻研常人眼里枯燥的“天书”。她回忆,某建筑公司从事外墙装修工作的湖南籍农民工陈某,上班时不慎从三楼摔下受伤,后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回老家休养,不懂得如何拿到工伤待遇。陈某拨打“12348”热线咨询,苏秀琴立即帮忙联系县人社局。在得知陈某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已送达至某建筑公司,为了避免其向某建筑公司索赔时被拒,她建议陈某带上住院资料,直接到三明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等级鉴定。后来,陈某还获得了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最终拿到10万余元工伤赔偿款。

  法律服务窗口扎根“家门口”

  “持续开展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对象开通绿色通道。”2021年4月,华兴镇昆山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与前儿媳发生监护权纠纷。陈宝贵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来到村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原来,老人的儿子在多年前因意外事故去世,儿媳改嫁,把未成年的孙子户口一起迁移带走,但老人的孙子一直由他和妻子抚养至今。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加上没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生活困难。由于老人的孙子户口不在本村,当地政府无法为其办理低保。

  陈宝贵在村部现场审查了老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细心指导老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当场受理案件,并指派同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此案。老人握住陈宝贵的手说:“真的非常感激,我不识字,更不知道怎么打官司,你们居然特地上门来帮我。”

  “常态化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基层送法,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提供‘上门式、预约式、一站式’服务,以求实现法律援助‘零距离’。”陈宝贵介绍到,大田县司法局推行法律援助全域通办,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的同时,实现申请过程“最多跑一次”和“就近跑一次”。另外,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只要符合条件,可就近向所在地司法所提交申请,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收取材料,县法律援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再指派律师受理。

 

  大田县行政服务中心司法局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

  2022年以来,大田县司法局每个月都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下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以案说法,为现场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动员具备法律服务资质的公职人员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引导法律服务志愿者驻村、驻社区。目前,全县18个乡镇都有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服务窗口扎根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