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英模力量!张文博:我把青春写进藏青蓝

来源:千龙网 发布时间:2021-12-08 18:45
分享到 打印

  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

  从安徽合肥出发,驱车两小时,就来到了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在监狱的高墙内,活跃着这样一群人民警察,他们监督罪犯的改造、受理罪犯的申诉,同时也默默保护着罪犯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张文博,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黄姑监区的监区长,从警15年,春节几乎都是在监区陪罪犯度过。这个默默奉献的“守护人”,曾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4日,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26日,作为司法行政英雄模范,张文博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政法系统英模事迹报告会。那一天,他的胸前挂满了奖章,勋章在党徽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张文博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不懈奋斗。

  忠诚誓言铿锵!他永葆初心守护一方平安

  2006年,张文博通过公务员考试,在条件艰苦的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他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当第一次穿上警服的那一刻,张文博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

  2013年4月,组织上决定让张文博担任白湖监狱管理分局结核病分监区政治指导员,负责监区全面工作。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关押着136名结核病犯,他们多数性情孤僻、意志消沉、敏感易怒。有的甚至用自杀自残相威胁,抗拒改造。“我能不能活着出去都不知道,管我干嘛?”结核病犯经常这样说。

  接到调令,张文博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家人。得知他要与那么多结核病犯零距离朝夕相处,家里一下炸开了锅,担心他被传染,继而传染给家人,毕竟女儿还小。尽管张文博一再向家人解释结核病可防可控,但他自己也知道,肺结核号称“白色瘟疫”,是我国发病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即使身穿防护服,戴手套,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我是一名警察,更是一名党员,当组织需要的时候,必须无条件服从!”张文博说。

  起初,张文博来监舍巡查时,有的罪犯故意在他面前咳嗽,并带动一群人咳嗽,想给他一个下马威。还有一名罪犯“呸”的一声,往张文博面前吐了一口带血的浓痰,威胁说:“我吐血了,你以后不要来检查,不然被传染上可不关我的事。”他们以为,张文博在这待几个月就得调走,不会对他们动真格。可万万没想到,张文博并未知难而退,他在结核病分监区一待就是四年。

  面对病犯的抵触情绪,张文博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发现病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是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根源。他认为,要想改造,必须从心入手。

  此后,三个多月时间,他天天守在监舍,逐一找病犯谈话,讲法律、聊亲情,普及结核病科学防治知识。将他们反映的问题用本子一条条的记下来,然后再一件件的帮助解决,真正对他们做到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

  在结核病分监区,罪犯不吃药、吐药是个老大难问题,张文博就采取“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咽下再走”的办法,一些病情好转的罪犯,开始意识到,监狱民警是真心为他们好,便不再抗拒管理了。

  经过摸索,张文博创建了“现场管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思想教育”四步走结核病罪犯改造流程,科学评定每名罪犯危险等级,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分类管理方式,引入医院“日查房”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结核病罪犯监管改造体系。用制度规范他们的言行,用温暖和关爱一点点浸润他们的内心,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焕发英模力量!他牢记使命激励前行脚步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张文博一直在践行。

  2013年7月的一天,罪犯王某突然发病,大口咳血,情况危急,必须马上送医抢救。张文博来不及多想,背上王某就往救护车跑,一路上,王某咳血不止。当时下着大雨,直到王某脱离生命危险,张文博才发现雨水连同王某的呕吐物沾满了一身。那一刻,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恐惧。

  事后,虽然检查身体正常,但在他的心里却留下了阴影,总是怀疑自己身上有病菌,不敢回家。

  几个月后,他忍不住回了一趟家。一进门,女儿高兴地向他跑来,可就在他准备抱女儿时,又赶紧把伸出去的手收了回来,躲进了卫生间。自从到了结核病分监区,他想家,但又不敢回家,想女儿,但是更怕见到她,害怕将病菌传播给幼小的女儿。于是,他就干脆住在了监区,把对家人的思念藏在心里。

  然而,“改造人”的工作远比想象的要困难,稍有不慎还可能酿成大祸。

  另一名王姓罪犯,入监后一直情绪低落。一次他突然向张文博报告,心脏难受,呼吸困难,监区医生检查后建议,立即送省城大医院。快到医院时,因暴雨路面积水过深,张文博就和同事光着脚架着他,在积水中,一步一步往前挪。到医院后,他们顾不上浑身湿透,立即送他检查治疗。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们端茶送药,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地照料他,连医护人员都深受感动。

  后来,王某告诉张文博,其实他是想利用那次离监就医脱逃。原来,王某与妻子一直没领结婚证,因此孩子没户口,上不了学,家里也办不了低保,这使他十分焦虑,一直想在看病时寻机脱逃,但张文博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很受感动,思前想后,他放弃了逃跑想法。

  了解这些后,张文博想只有真正帮王某解决困难,才能彻底消除他的心病,帮助他安心改造。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联系当地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协调他们和王某妻子一起来到监狱,为他们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继而帮王某解决了孩子入学、家庭低保问题。从那以后,王某像变了一个人,积极改造,获得两次减刑。在他释放当天,张文博正在外出差,王某硬是在监狱门口等了他半天,一定要当面对他说一声:“谢谢!”

  这些年,每当看到结核病犯身体、精神得到康复,顺利回归社会后,张文博都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许多罪犯刑满释放后,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比如有了工作、结婚、生子,都会给他打电话、发信息,分享他们的欢乐。每每至此,张文博就会更加理解这身警服所承载的职责和使命。

  至今,参加工作15年,张文博改造过的罪犯达到2200余人,累计康复结核病犯328人,转化好重点顽危犯42人,转化成功率100%。

  金色勋章闪耀!他用信念点燃奋斗激情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也要把我的一切回报给党”。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张文博用热血和青春去执着地践行着心底最深沉誓言,于无声处守忠诚。

  2016年7月,组织上将张文博调入串河监区青年示范监区担任政治教导员。

  这个以青年民警为主的监区,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成为“第一”、成为“标杆”的重任。张文博带领一帮年轻人积极创新教育改造方法,在罪犯中开展矛盾调处、设立腰鼓队、组织精品故事阅读等活动。“青春,就应当拥有滚烫的热情和绚烂的色彩。”张文博说。在短短两三年里,他就把示范监区打造成为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基层监区的“样板”。

  但是对妻子,对家庭,他问心有愧。

  参加工作15年,张文博在监区度过了14个春节,两个孩子出生,他都不在她们身边。他错过了孩子最美好的成长时光,错过了家庭太多的欢乐时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600多天时间里,他休息时间不足一个月,每天执勤备勤,对家人亏欠太多。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张文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第一时间把自己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的图片分享给妻子和女儿,并深情地说:“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

  从2012年女儿出生至今,张文博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节日没有陪在女儿身边,而最让他感到内疚的,是他无法像其他孩子的爸爸一样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2017年中秋节,无法回家与妻女团聚的张文博通过微信给5岁的女儿发去一封家书。在家书中,张文博给女儿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常常抱她。“尽管每次回家之前,我都做足了清洁和消毒措施,但爸爸还是害怕啊。不是因为爸爸狠心,更不是因为爸爸不爱你,而是因为我不能。”他同时告诉女儿:“爸爸不能只做你一个人的盔甲,因为有更多需要爸爸的人在等待,希望你能够理解。”

  2020年11月24日当天,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张文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感到无比荣耀、无上荣光。他说:“我深知,这份荣誉属于每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人民警察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我们头顶国徽,身着警服,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坚定的人生选择,是我无悔的青春年华。”

  “教育改造好一名罪犯,不仅是挽救一个人,也是挽救一个家庭,更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张文博每次谈起都充满热爱。

  面对镜头,张文博坦言,他只是全国30多万监狱人民警察的一员。监狱警察是一支于无声处默默奉献的群体,监狱是和平时期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守在监管改造一线,用一生守护心中的那片藏青蓝。”张文博说。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