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杨旭 赵康明 高天雨 倪庆二
近年来,江苏省丁山监狱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的现代监狱”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监狱重点工作落实,积极探索优化罪犯改造工作的方法路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细化心理健康疏导、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罪犯在改造中稳思想、明方向、增动力,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爱国主义教育校正新生航向
“听到《我和我的祖国》响起,我深受震撼,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在丁山监狱监内大礼堂爱国主义教育视频展播现场,六监区罪犯余某难抑激动之情:“从升起开国大典的第一面国旗到如今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感受到了祖国一步步走来所克服的困难和如今的强大,我的内心也跟着这些刻骨铭心的场景激动不已。”
六监区监区长王栋介绍说:“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之后,监区组织罪犯统一书写了观后感。片中大的历史瞬间、普通人与大时代的密切相连,都让罪犯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大家的拼搏努力,增强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监狱会在罪犯融媒体平台上及时更新教育资源,定期组织罪犯观看红色主题视频。”六监区监区长王栋补充说到:“观看红色教育视频可以很好地激发罪犯的爱国热情,鲜活的党史故事能够引导他们从中感悟到正能量,几次活动下来,监区罪犯的改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据悉,丁山监狱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四史”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月。监狱还在监内文化教育中心建立了“四史”教育主题展馆,定期组织罪犯进行参观,通过现场实境教育进一步激发罪犯的爱国情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色文化教育展览馆里的青藏铁路工程图。了解了修建铁路的故事和所经历的艰辛,我才真正意识到‘天路’二字的含义与重量。”二十监区罪犯汪某在学习心得中写到:“通过参观展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一点一滴的来之不易,想想自己过去虚度的光阴,真让人后悔!”
“我们依托红色文化月,通过建立‘四史’教育展览馆、录制教育课视频、组建民警讲师团等形式,为罪犯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课程。”教育矫治支队支队长陈克云介绍说:“利用‘新生云’平台、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载体进行集中教学。组织征文比赛、红歌表演、国旗下演讲、主题黑板报等一系列活动,鼓励罪犯积极撰写感想体会,刊登在监狱《新生报》《太湖季风》等监内报刊上,构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副监狱长陈汝龙介绍:“根据省局统一部署安排,开展‘四史’教育也是推进监狱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建设,体现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我们始终致力于提升教育改造质量,用红色文化教育引领罪犯服刑改造,增强对罪犯心灵与情感的洗礼,丰富罪犯改造生活。”
架设连心桥增添改造动力
“儿子,哪有父母不想子女的,实在是太伤心了;你安心好好改造,咱们还是一家人……” 在远程视频会见中心,二十二监区罪犯马某父亲在视频中深情叮嘱儿子好好改造。
“爸,我错了!我对不起您……”面对视频中黝黑苍老的父亲,马某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许多罪犯在入狱后才领会到身边人的重要。而在这个时候,会见、书信就成了他们与亲人连接的桥梁。”狱政管理支队副支队长房剑飞介绍说:“对于一些无法来现场会见的罪犯家属,监狱积极与当地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利用远程视频会见平台开展会见。”
“感谢新老娘舅工作室的警官们,我爸今天和我视频连线,他和我说了很多话,谢谢你们!”马某在结束远程视频会见后,不停地向监区副教导员于尚文表达感激。
于尚文介绍说,马某因盗窃罪被捕入狱后,他的父亲觉得他不思悔改,在马某服刑初期就来信表示要断绝父子关系,马某收到来信后,性格大变,消极抗改。“当时我作为监狱‘新老娘舅工作室’的成员,知晓此事后主动联系当地司法所,共同开展对马某父亲的劝导工作。通过三个月的努力,马某父亲终于意和马某见上一面。”于尚文回忆说。
“监狱成立 ‘新老娘舅’工作室以来,主要负责促进解开罪犯与家属之间的心结。”教育矫治支队教导员蒋向东介绍说:“对于解决罪犯的心理问题,监狱还有多个品牌工作室。例如‘七色花’心灵驿站、‘心绿洲’援助中心等,通过与社会机构的交流,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于需要进行心理援助的罪犯进行远程疏导,我们也培养了专业的民警心理咨询师团队与之协同配合、共同发力,努力做好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罪犯的心理健康一直是我们长期关注和思考的课题。”副监狱长刘兆虎介绍说:“对罪犯心理矛盾的调解,我们借鉴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有效调解矛盾困难,帮助罪犯解决改造中困难诉求,促进罪犯安心改造,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普法课堂提高法律意识
“我的家庭账户资金被冻结了,现在孩子面临上学的问题,我能否申请与妻子离婚,把债务归在我自己的头上先渡过这段困难期?”亲情电话室内,二十五监区罪犯朱某正通过“法援热线”向挂钩律师潘尧进行法律咨询。
二十五监区民警高天雨介绍说:“许多罪犯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遇到家庭纠纷、经济纠纷等问题常常急的团团转。我们会定期邀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法律援助律师进行远程法律知识辅导。”
据悉,丁山监狱和宜兴市司法局共同成立了丁山监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邀请法律援助人员与基层监区进行挂钩,落实“一监区一律师”的协同模式,助力解决罪犯的法律知识困惑。
“邀请法律工作者参与监狱普法教育,也是落实全民普法、加强监狱法治建设的体现。”监狱法治办副主任陶方炳介绍说:“除了一对一的法律帮扶,我们还会定期开展普法课堂,主要通过在监外的演播室录制视频课程,结合一些寓教于乐的普法短视频上传至监内电视平台,课程内容主要以民法典的教育和日常法治教育相结合,增强罪犯对法律的认知。”
“原来住在高楼上往窗外随便扔一个水瓶,就能引发这么大的问题。”八监区罪犯宋某在参加监区周末开展的普法课堂后感叹:“每堂课还会播放法律短视频,内容精炼,通俗易懂,我们很容易就懂了,而且还记忆深刻。”
普法课播放了首例适用民法典的高空抛物纠纷案,主要案情讲到一名小孩将一个矿泉水瓶从35楼家里的阳台扔下,楼下散步的老太受惊摔倒造成了十级伤残。
八监区副教导员王彬对罪犯讲评辅导:“老太将儿童家长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方赔偿老太损失共计9万余元,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带来的损失太惨痛了。高空抛物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很多时候,遵守道德就是自觉守法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还把视频中的要点提炼,编写了一些朗朗上口的‘普法小段子’。 ”八监区监区长毛亮补充道:“在监区阅览室还设立了‘普法角’,由民警组织罪犯谈典型普法案例,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每周按时更新一期主题黑板报,监区的学法氛围越来越浓厚。”
“一些罪犯既是触犯法律的人,同时也是易受到其他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曹定良介绍:“普法教育不仅在于尊法、守法,更在于学法、用法。通过深入开展监内法治宣传教育,培养罪犯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可以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遵纪守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技能培训助力顺利回归社会
“许警官,真的感谢你对我的教育和鼓励,特别是在我消极改造时候,你主动鼓励我,让我不再悲观厌世……”这是民警许飞捷收到刑释人员高某寄来的感谢信里的一段话。
据许飞捷回忆,高某因没有一技之长、能力较差从而养成了游手好闲习惯,犯罪入监后,经过警官教育,踏实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学习却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许飞捷看出高某挺着急的,一方面通过找高某谈话,稳定他的情绪,帮他一起分析出监后找工作的方向,以及他家乡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让学习能力较强的罪犯结成帮扶对子,很快,高某的技能学习进步明显变快,对出监后的生活也有了信心。
据了解,除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监狱还邀请社会人力资源专家来监录制专题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向罪犯开设就业指导课。
“通过监狱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我系统地学习了怎样做点心。”出监监区罪犯杨某说道:“学会了这门手艺,出去争取开个小甜品店自给自足、好好生活,再也不做违法犯罪的事了,让老婆孩子安心。”
“我监一直致力于搭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罪犯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主动加强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当地教育机构的合作,积极邀请了社会专家来监,录制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教育矫治支队副支队长高先莉介绍说:“课程内容涵盖了面点、市场营销、创业实训等多个种类。”
据悉,监狱积极探索“ 职业培训-资格获取-就业推荐”模式。罪犯职业技能培训不仅与培训机构合作,还积极与地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把就业信息、岗位介绍引入监内教育网,将成功的新生实例在网上进行推广宣传,为即将刑释的罪犯增加就业信心。
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蒋国贤表示:“监狱将继续探索优化改造罪犯的方法路径,努力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为更好地服务平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江苏省丁山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