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通过加强公民依法维权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六五”普法以来,司法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通过加强公民依法维权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的提案,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继续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七五”普法启动为契机,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0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以领导干部、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教育广大党员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
二、以领导干部、青少年为重点对象,推动全民普法不断深入。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切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动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各类文化作品评奖范围,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范围,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四、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活动全过程。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进一步探索“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示范企业等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创建活动覆盖面。建立健全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进一步创新载体阵地和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推动各级各类媒体全面落实公益普法制度,拿出重要频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等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报道。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健全完善工作标准,建立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各部门行业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努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责任编辑: 杨翠婷